English

IMF总裁之争的台前幕后

2000-03-09 来源:生活时报 张松 我有话说

3月7日,德国副财长科赫·韦泽通过财政部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科赫·韦泽说,他退出角逐,是为了有关方面能找到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一致支持的人选。韦赫的退出标志着美国和欧盟围绕着国际基金组织总裁候选人的公开争执以欧盟妥协而暂告一段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诞生以来的50多年间,美欧在这两个机构的领导权问题上有一项不成文的“君子协定”,即欧洲人担任基金组织总裁,美国人担任世界银行行长。

自从去年11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总裁、法国人康德苏宣布将于今年2月中旬离职后,谁将问鼎这一职位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今年2月28日,经内部协商之后,欧盟15国财政部长一致推举德国财政部副部长科赫·韦泽出任此职。

科赫·韦泽出生于巴西,去年4月被德国财长埃切尔召回德国任财政部副部长,此前他在世界银行工作了26年,辞职前任世行行长办公室主任一职。德国称韦泽具有良好的国际声望和丰富的国际事务经验,是IMF总裁职位的最佳人选。

但欧盟的这一决定立即遭到基金组织主要出资人美国的反对。欧盟出台这一决定后仅几个小时,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随即表示,科赫·韦泽不具备领导基金组织的能力,因此美国对此决定不予支持。德国总理施罗德对美国的这一立场深表“遗憾”。就连一直对科赫·韦泽候选人资格问题持保留态度的英法两国,此时也站到了德国一边。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安·索泰则表示,欧盟15国已就候选人问题做出了决定,没有理由更换人选。

由于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大股东,而基金组织成员国的投票又是由其股份占有率来决定的,欧盟15国在该组织中仅持有37%的股份。因此,虽然韦泽得到15个国家的支持,但美国不点头,欧盟也只能另找候选人。

其实,美国与欧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人问题上的争执由来已久。基金组织前任总裁米歇尔·康德苏的辞职就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年66岁的康德苏从1987年1月起开始担任每届任期5年的IMF总裁一职,到今年提前离职,共连任三届。虽然他的第三届任期只完成了一半,但已是IMF有史以来任期最长的总裁。此前,他曾任法国财政部总司库和法兰西银行行长。

(上)未完待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